昨天,全省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聚湖州,共同交流研讨开发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据悉,这是全省首次组织国家级开发区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座谈,旨在为破解开发区当前体制机制制约,谋划科学出路,厘清发展新路。省政府副秘书长夏海伟、省商务厅副厅长胡潍康、省编委办副主任郑才法等出席了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水霖,市政府秘书长徐克强等分别陪同。
据了解, 2009年以来,浙江省抓住国务院重启省级开发区升级工作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推进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 2010年,我省在一年中新增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总数11家居全国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家开发区跃身此次“升级”队伍之列。
根据湖州市有关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去年,我市新升格的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共实现了全市84%的出口,吸引了91.3%的实到外资,创造了76.1%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67.9%的财政收入。同时,各个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功能也充分显现,湖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长兴开发区的白色家电制造、光伏能源等产业等无论在产业层次、科技含量还是集聚规模上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在交流座谈中,全省各个国家级开发区负责人都谈到,其中开发区发展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体制机制上。体制机制创新是开发区永恒的主题,也是开发区发展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对此,夏海伟对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寄予了新的期望,希望国家级开发区在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前列,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用创新的举措来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新困难,进一步发挥好国家级开发区这一品牌优势,真正使开发区成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