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我县首场银企对接会上16个项目现场签约授信8.6亿元,参与各方皆大欢喜。
当天下午,县信用联社又举办了“送真情,促转型”2011年签约授信现场会,23个项目授信金额1.9亿元,喜上加喜。
从数据看,今年的金融支持十分“给力”。但记者连日来走访县内各家银行却发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箍咒”正在发力,金融破难已成为各家银行最头疼的问题,金融盛宴并非“色香味”俱全。
现场签约传递的是信心
“现场签约的新客户并不多,16个项目中大部分多为已与各个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只有蓝孔雀、沈吉、园中园等少数几个是新签的企业。”县农行相关负责人坦言,举例来说,与农行现场签约授信5000万元的天振竹木生产线技改项目,此前天振已与农行就该项目进行合作,已发放到位的贷款有4800万元,现场签约的嘉瑞福二期建设项目也有一半资金发放到位。
现场签约授信额度最大的临浒溪中国美丽乡村综合整治项目,是农发行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契机,在去年底的杭州—安吉金融推介会上的签约项目,在今年年初就已进入评审阶段,银企对接会上的现场签约是“摘成熟的果子”。
“引起对接的目的就是加强政企银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现场签约数据不说明什么,关键是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提振信心。”县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当前各家银行受总量控制的制约,第一批银企对接会现场签约的惠及面不可能很广,更多的还是要依靠银行与企业、项目之间的对接,政府提供一个“金融超市”,双方自由合作,各取所需,现场签约的意义更在于提振信心,让企业看到在当前信贷指标极为紧张的状况下我县的金融支持信心。
“紧箍咒”下银行信贷压力倍增
央行年内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历史新高的20.5%,且表示此非上限,即严控M2增速。
2010年以来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限制流动性,这道宏观“紧箍咒”对我县金融来说究竟有多紧?
“4月份上报6000多万元的贷款指标,联社只给了我们1100万元的规模,剩下的都在排队;4月初与工商局、民个协会合作的‘金融直通车’18家企业也仅发放了3个项目600万元的贷款。”县信用联社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戴益众说,中心现在绝不敢向客户保证什么时候能放款到位。
作为“安吉人自己的银行”,县信用联社今年1到4月份新增贷款7.5亿元,新增总量全县第一。“要不是总量控制,肯定不止这个速度,若按照往年的存贷比来说,目前联社69%的存贷比大有信贷空间。”戴益众坦言,预计5月份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指标不会超过上月。
“目前贷款额度都是按月下发给我行,量少。比如小企业贷款产品一个月还不到一千万元,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邮储银行信贷部经理吕萍说。
工行安吉支行一季度新增贷款数据也显“惨淡”,仅4000多万元。
总量控制影响有多大,答案不言而喻。
金融破难信贷流向是关键
缺地、缺电,还缺钱,“三缺”之年,金融破难的出路在哪里?
交银村镇银行“5年内存贷比可达100%”的政策如何效益最大化?中信银行、联合银行成立当年资金自求平衡的优势如何发挥?联社、湖州商业银行如何与人行积极沟通协调争取指标?工农中建如何包装项目向上争取、如何创新产品引进资金?这些出路都需要切实的注解。
交银村镇银行副行长施传雄说,村镇银行目前存款5.3亿元,贷款5.1亿元,存贷比已达96%,如果不动用资本金,只剩下2000万元贷款空间,唯一的渠道就是吸储,有多少存款,交银就能放多少贷款。
截至目前,联合银行、中信银行发放贷款分别达到4亿元和3亿多元。这两家新成立的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年统筹存贷比可达100%的优势,也意味着除了上级行支持,我们吸收多少存款,就有多少贷款。
“只能与人行沟通协调,尽量争取指标。”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只能“挤”出指标,将钱真正用在实体经济上,如“送真情,促转型”现场签约的23个项目1.9亿元全部都是企业,其中首次与联社合作的新客户达17个,授信金额1.2亿元。
“一般情况,每个月只有几千万元的贷款规模,除非能包装一批优秀、符合政策的项目向上争取。”县农行相关负责人齐冰说,与县外银行开展银团贷款也是不错的选择。
“国家政策鼓励、加大水利投入,可包装一批水利项目向上争取。”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农发行准备以“百万造地”工程为重点,争取年内包装上报1到2个融资额度4到5亿元的项目。
“畅通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让银行把有限的信贷资金流向真正有需求的实体,避免贷而不用、贷而挪用,抑制流动性,从7万亿的年度信贷总量的分成来说,我县的金融支持应该够实体所用。”年初,笔者采访县人行行长李钢曾说,关键是信贷资金的流向有没有真正发挥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记者 胡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