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吉县财政局局长 梁蕴伟
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是“奋战五年·再造安吉”冲刺决胜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总收入跃上新台阶,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财税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财政收入执行情况。2010年财政总收入执行数为235128万元,完成预算的112.0%,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数为139268万元,完成预算的115.6%,增长32.1%。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按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10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
1、增值税(25%部分)20597万元,增长17.8%。
2、营业税38785万元,增长32.5%。
3、企业所得税(40%部分)14269万元,增长33.4%。
4、个人所得税(40%部分)8101万元,增长38.7%。
5、其他地方各税25312万元,增长39.4%。
6、契税和耕地占用税19256万元,增长36.3%。
7、教育费附加3943万元,增长38.0%。
财政支出执行情况。2010年财政支出预算137550万元,加上当年追加、省专项补助和上年结余114550万元,财政支出总预算为252100万元。2010年财政支出执行数为219317万元,完成总预算的87.0%,增长27.1%。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27905万元,增长15.7%。
2、公共安全15899万元,增长30.3%。
3、教育44396万元,增长20.1%。
4、科学技术5948万元,增长20.2%。
5、文化体育与传媒5047万元,增长31.9%。
6、社会保障和就业14901万元,增长44.8%。
7、医疗卫生14661万元,增长53.7%。
8、环境保护16755万元,增长27.0%。
9、城乡社区事务7588万元,下降24.4%。
10、农林水事务27279万元,增长48.5%。
11、交通运输15830万元,增长172.4%。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1096万元,下降1.9%。
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201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执行数为322596万元,完成计划的160.8%,增长70.7%,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50.0%,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76.7%。201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数为316164万元,完成计划的 171.2%,增长81.1%,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长46.8%,土地出让金支出增长86.0%。按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1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322596万元,加上省财政专项补助8993万元和上年结余95221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可用资金426810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31616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资金110646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基金结余104131万元。
2010年的主要财政工作
2010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按照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全力以赴,创新破难,圆满完成了各项预算任务。
促转型、谋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工业强县。通过财税政策合力作用,我县财源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业基础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制造业入库税收113120万元,增长33.3%,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从2009年的54.5%提高到56.3%。工业经济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围绕结构优化,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落实服务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服务等服务业集聚发展,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我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进一步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入库税收74528万元,增长29.1%,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征管、抓收入,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跨上新台阶
创新模式,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整合税收征管和服务资源,创新国地税联合办税、合署办公模式,创立机构合一、征管合一、政策合一等涉税事务“十合一”举措,使纳税人进“一扇门”办“两家事”,有效降低纳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进一步完善工商、国税、地税、技术监督四部门“一窗式”联合办证模式等。
规范征管,挖掘潜力,优化结构。坚持税源管理“抓大不放小”,加强税源调查和重点税源监控,提高收入动态案头分析水平。开展实地巡查,清除征管盲点,堵塞征管漏洞。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税费评估质量,完善《税费清算办法》,清算补缴税费4672万元。坚持推进“个转私”工作,全年完成“个转私”142户,推动个体工商户建账建证,规范个体工商户纳税管理等。
税费并重,统筹兼顾,做大“蛋糕”。全面实行社保基金“五费合征”,建立参保登记、征收机构、缴费基数等“五统一”的社保费征缴模式。实施金财工程“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完成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和土地出让金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用,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政府财力进一步增强。
调结构、保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着力保障“三农”投入,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支农支出27279万元,增长48.5%。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着力保障“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落实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1851万元、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921万元、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1360万元、农民饮用水工程专项资金558万元,全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与省财政等部门的项目对接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补助。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风险专项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等。
着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拨付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5583万元,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安排专项资金5713万元,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投入,将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160元提高到240元,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等。
着力保障公共事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校舍“校安工程”、校园“安保工程”、学生“交通安全工程”;建立民办学校办学补助制度,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全面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全年教育投入44396万元,增长20.1%。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机制,保障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拨付文化体育事业专项资金2415万元,支持群众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安吉(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和龙山体育中心运行等。
强管理、提绩效,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财政改革,实现科学规范管理。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完善“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机制。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绩效管理“三位一体”的公共财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体系。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项目预算编制质量,健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54家一级预算部门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与投资评审管理,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健全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开展18家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有控股企业自查393户,重点检查41户等。
提素质、强队伍,提高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紧紧围绕财税改革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务实创新,统筹兼顾”的要求,以提高创新力、执行力为重点,增强干部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意识,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省级文明单位”、“效能机关”、“群众满意站所”、“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财税文化建设等。
2011年预算草案
2011年是全面完成“奋战五年·再造安吉”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依然艰巨。
建议安排2011年财政总收入预算275000万元,增长17.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62958万元,增长17.0%。按有关政策规定计算,预计2011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1、增值税(25%部分)24438万元,增长18.6%。
2、营业税48000万元,增长23.8%。
3、企业所得税(40%部分)16320万元,增长14.4%。
4、个人所得税(40%部分)9200万元,增长13.6%。
5、其他地方各税30900万元,增长22.1%。
6、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2000万元,增长14.3%。
7、教育费附加4650万元,增长17.9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预计2011年地方财政可用财力169170万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原则,充分考虑教育等支出增幅必须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建议安排2011年地方财政支出预算169170万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11.6%。地方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27200万元,增长5.6%。
2、公共安全13800万元,增长9.4%。
3、教育40600万元,增长11.8%。
4、科学技术6450万元,增长11.8%。
5、文化体育与传媒2650万元,增长10.2%。
6、社会保障和就业11500万元,增长11.6%。
7、医疗卫生9800万元,增长11.5%。
8、节能环保11480万元,增长9.1%。
9、城乡社区事务7400万元,增长8.8%。
10、农林水事务17900万元,增长11.8%。
11、交通运输1000万元,增长8.8%。
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5100万元,增长8.5%。
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180万元,增长8.2%。
14、其他支出9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15、预备费338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
建议安排201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303370万元,下降6%,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下10.4%。建议安排201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计划274770万元,下降13.1%,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下降12.3%。
2011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今年财政收支预期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发挥财税效能,坚定不移促发展
有效运用财税调控经济、配置资源手段,立足支持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以工业经济为重心的综合实力,努力培育壮大地方财源。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壮大工业基础。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做优做强第三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做实做精农业产业。
完善聚财措施,千方百计抓收入
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原则,积极创新管理措施,着力强化征管,确保政府财力稳定增长和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切实强化征管基础。着力推进科学规范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全心全意保民生
按照为民理财、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着力支持解决人民的利益问题,以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支持“全面改善民生五大行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着力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深化财政改革,坚持不懈优管理
以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统揽财税工作,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深化各项财税改革,加强公共财政管理,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加快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监管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踏踏实实提素质
以提高战斗力、凝聚力为重心,增强“以人为本,为民理财”意识,积极开展创建“效能机关”、“学习型机关”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听取人大、政协、工商联、干部群众对财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创先争优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