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广场 新闻动态 详细

关于安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1-1-25813人阅读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 安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作云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深入推进“一地四区”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着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对照17个年初计划指标,有14个指标超额完成,3个指标完成。预计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0%,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8亿元,增长14.5%(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2.0%。

  (一)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增效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受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2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7.0%,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22.8%、5.6%、8.3%、18.0%、10.2%。农业增效能力不断提升。继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启动建设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2个省级粮食功能区;全县“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实现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深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农业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安吉白茶全面启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安吉白茶母子商标管理模式成为全国农业品牌建设3个典型范例之一。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12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19个,申报溪龙仙子牌安吉白茶等8个省级名牌产品,新增2个省级名牌产品。

  (二)工业经济快中趋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规模工业快中趋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21.1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较前年加快12.3个百分点,只略低于07年增长水平。受限电影响,去年下半年规模工业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但降幅收窄,从十月份开始出现小幅回升,呈趋稳态势。产业结构优化。1-12月份,绿色食品、特色机电、新型医药、新型纺织四大新兴行业预计实现产值77.1亿元,增长31.0%,占工业总产值的24.1%,比前年提升3.8个百分点,特别是机电和纺织行业发展较快。全县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完成产值30.0亿元,增长35.0%,占工业总产值的10.0%,比前年提升1.5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步伐加快。1-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28.4%;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56.2%,增幅高出面上工业总产值27.6个百分点。全县新增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18家企业获评第一批省科技型企业。安吉竹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安吉椅业列入浙江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并获得省区域名牌称号。

  (三)服务业保持稳健势头,房地产市场销售旺盛

  消费市场加快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3亿元,增长18.0%,比前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全年完成62.7亿元,同比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全年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17.1%。汽车和家电消费是热点,预计全年汽车销售、家电销售分别增长37.5%、25.1%。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去年我县紧紧围绕“中国世博旅游年”主题,积极构建中国美丽乡村嘉年华等节庆体系,加大营销力度。全年接待游客648万人次,旅游收入35.2亿元,门票收入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59.6%、18.0%。房地产市场销售旺盛。2010年,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但我县房地产市场运行趋势没有改变。1-12月份,全县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预计分别增长98.6%和152.1%。新开多层商品房每平方均价达6200元,高档别墅每平方已接近10000元。尽管有打折促销现象,但我县楼市销售仍然旺盛。

  (四)开放型经济活跃,外贸出口创历史佳绩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2010年以开展“招商提质增效年”活动为载体,创新推动温州汽摩配、珠三角低碳产业、央企等主题招商。全县实现合同外资 2.5亿美元,实到外资1.1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县人代会目标任务;利用内资项目增多,内资实收资本14.6亿元,增长41.1%,超过全年目标任务7.6亿元。外贸出口创历史佳绩。通过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不断开拓市场,预计全年完成自营出口15.5亿美元,增长39.6%; 受经济复苏和企业补库存拉动,四、五、六、七月,全县自营出口增幅连续四个月刷新单月出口历史记录。“走出去”取得新突破。2010年,我县完成境外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1485万美元,投资额完成市下达计划的424%,名列全市第一。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全年境外窗口企业带动出口2000万美元。

  (五)投资稳定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去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5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55亿元,下降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5.7亿元,增长21.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5.6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4亿元,增长14.6%,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38.2%。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10年,全县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1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2个。全年共争取到城建、卫生、教育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9个,资金4342万元,其中县人民医院二号病房大楼1200万元,县城镇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1020万元;争取到省公共投资项目8个,公共、专项补助资金495万元;会同其他部门,争取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度专项补助资金2800万元。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去年我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2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总额31.4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1.6亿元。其中安居工程、丰华花园酒店、洁美电子、民兵训练基地等21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占项目总数的65.6%,县道刘彭线改建工程和220KV梅溪输变电工程实现竣工。

  (六)财政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增收更加协调

  财政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受经济快速增长拉动,全县财政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23.5亿元,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9亿元,增长32.1%。全年国、地税部门入库税金21.89亿元,增长32.2%,其中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大主要税源:企业所得税增长33.4%,个人所得税增长38.7%,营业税增长32.5%, 增值税增长17.8%。城乡居民增收更加协调。2010年,在经营收入和转移收入增长推动下,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5000元,同比增长11.0%;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2900元,增长14.0%,其中劳动收入、第一产业经营收入增长拉动明显。

  (七)统筹发展有序推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推进。以“纵深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全力推进“精品提升、纵深建设、经营提速”三大工程。2010年创建村共上报计划实施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787个,计划总投资5.3亿元,全年实施完成项目681个,完成投资5.1亿元。去年我县启动实施乡村经营计划,全力构建“一环四带六区”经营格局。2010年,我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正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安吉被国家质检总局确立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县。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均衡教育不断发展,“农远工程”、“书香校园工程”、“校安工程”加快推进,教育改薄工程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推动,民办教育改革取得成效,我县被列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县人民医院二号病房大楼动工建设,山川、溪龙卫生院新院工程和高禹卫生院防保楼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全县基层医疗单位绩效改革,全县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就业能力不断提升,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052人,开发社区岗位613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761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34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7945人,医疗保险新增人数25879人,新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均远超计划,同时,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也不断提升。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及说明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奋战五年·再造安吉”的收官之年。根据县委十二届九次会议的总体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安排,建议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7.0%;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1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0%;自营出口达1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氨氮削减率、氮氧化物削减率等节能减排指标按省市下达任务执行。

  三、2011年全县重点项目计划安排及推进措施

  (一)2011年全县重点项目计划安排

  2011年全县重点项目计划安排39个,累计投资总额186.1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37.56亿元。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举措

  要坚持“抓项目就是促投资、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推项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四是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