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思源)
尽管今年的红桑果果汁饮料还没有生产,但是订单已是雪片一样飞来。昨天上午,安吉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章本学坐在办公室里时,不停地有电话打进来订购果桑饮料,“还没生产就订出去六、七吨货了,有人买原汁索性就回绝了。”
家里养过蚕宝宝的人应该都吃过桑果果,那甜甜酸酸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成立于6年前的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就是把桑果榨成汁销售到广州等地,作为高档饮料的原材料。“两年前,我在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机上,喝到了桑果果汁饮料,味道还真不错。一看生产商,居然是买我们果汁的厂家。”章本学说,“别人能生产,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生产呢?省农业厅也鼓励我们做果桑的终端产品。于是,去年我们找到一家生产饮料的厂家,合作开发了红桑果果汁饮料,6吨果汁饮料全部销售一空,而且市场反响挺好,这也增强了我们开发市场的积极性。”
考虑到果桑保鲜期短,最多不超过5个小时,于是,今年合作社投入近200万元在果桑基地引进榨汁设备,并进行严格的质量卫生管理,批量生产“红桑果”牌果桑饮料。去年生产果桑原汁300吨,今年原本想生产600吨的,可是遇到倒春寒,产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章本学介绍,“果汁饮料营养价值高,果桑饮料市场销路挺好,这100吨原汁我们今年就不再卖了,而是全部用于生产饮料。市场上每吨原汁价格是7000元左右,而一吨原汁可以生产成4000瓶饮料,每瓶销售价格8元,也就是3.2万元,这比原来卖原汁提高了4倍。而且果汁饮料根本不愁销路,杭州、苏州两地已经买断了销售权,今年我们还打算研制果桑酒,开发更多的果桑产品。”
从卖果桑原汁到卖果桑饮料,合作社的收入提高了4倍,老百姓也是其中的受益者。红桑果果桑专业合作社有果桑基地1000多亩,平均每亩产果桑2500斤,最高可达3500斤,从农户手中订单收购价为每斤1元钱。农户种桑养蚕每亩收入不过1000元,而摘桑果卖不仅不会影响农户养蚕,还增加了收入,每亩至少多增加1500元至2000元。